学术之声 首页 - 学术之声 - 正文
李小卷 师远志: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政治哲学转向
时间:2014-03-28  阅读:

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从劳动价值论入手,认为剥削就是在资本私有制条件下,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劳动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这种剥削建立在两个前提基础之上,一是劳动者完全失去生产资料,二是劳动者有属于自身的自由。只有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他们才能在市场上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只有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他们才不得不依附于生产资料——在资本主义社会,即资本——这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完全或部分建立在人身依附基础上的剥削是有很大区别的。可见,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主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剥削,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治上的压迫是经济剥削与压迫的体现。
  随着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提高工人待遇、保障工人福利政策的实施,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资本主义社会原本尖锐的阶级矛盾相对缓和,而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民众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得到改善,有些甚至在恶化,全球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加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来对这些问题予以解释、说明和提供解决办法。这一过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以经济为基础的剥削理论发展成为以政治权利为主张的剥削理论,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剥削理论的“政治哲学转向”。这个转向是沿着两条路径展开的,一是批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并从道德层面来论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非正义性,同时为社会主义提供道德辩护,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二是着眼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体系,通过论述全球化生产体系中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性”,来说明两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其代表人物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伊曼纽尔和萨米尔·阿明等人。
  伊曼纽尔与阿明致力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论来探讨世界范围内的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从而说明在当今世界贸易体系下,“中心——外围”国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交换,这种不平等交换实质是欠发达国家的劳动剩余价值向发达国家的转移,是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剥削。伊曼纽尔指出,在生产专业化、外围国家日益依附于中心国家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国际范围内实际上形成了三个阶级,一是世界整体范围内的资本家阶级,它不再是具有独立利益的各国民族资本家的利益;第二个是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第三个是欠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这三个阶级之中,不仅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对立,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和欠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之间也存在着阶级对立。高工资会促使发达国家以更多的生产资料代替劳动者而形成更高的资本有机构成,同时,也会增加技术工人和专业人员的比例;相反,欠发达国家则因为工资较低,从而降低资本的有机构成,劳动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也会流失,工人的工资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中心国家的高工资实际上是建立在对外围国家劳动工人剥削的基础之上的。阿明则指出,随着垄断资本形成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的出现,大量资本从中心国家输出到外围国家,根据中心国家的需要和外围国家所谓的“要素禀赋”形成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其结果就是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世界性的分工,外围国家彻底沦为中心国家的附属物,要靠中心国家的工业制成品来维持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外围国家与中心国家之间的关系就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关系相类似,成了一种依附关系,与中心国家的交易也就成了一种“被迫”的交易。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历史大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展开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剥削理论的进一步探讨。一方面,他们吸收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更加强调“权利”在剥削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他们运用新马克思主义国际化视野,将剥削理论运用到国际剥削中去,突出强调了跨国公司在国际剥削中的地位。这样,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剥削理论,进一步推动了剥削理论的政治哲学转向。其代表人物有理查德·麦金泰尔、西奥多·布尔扎克、柯南·埃塞尔以及乔治·德玛蒂诺等人。他们认为,“社会距离”与“法律距离”是造成当前发展中国家“血汗工厂”大量存在的原因。在全球化的生产链条之中,跨国公司通过商品生产的外包与转包,将生产责任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本土资本家,本土资本家为了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往往压低劳工的工资水平和降低生产劳动条件,有时甚至采取强迫劳动和使用童工等极端手段。当人们对这类血汗工厂进行谴责的时候,他们双方则相互推诿责任,最终造成血汗工厂日益严重的事实。
  总的来看,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吸收和运用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中的平等与权利的概念,根据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现实,将马克思的剥削理论从生产领域引入分配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对剥削不公正性的判断。但是他们抛弃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因此,他们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永存的基础上的,其哲学基础实质上是西方传统的自然法以及洛克的劳动财产权理论,他们的主张不会也不可能撼动资本主义的根基。不过这种吸收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调和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立的做法却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趋势之一。
  (作者单位: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原文刊于《光明日报》20140320)